2025年2月27日,全球AI芯片巨头英伟达(NVIDIA)遭遇了历史性的一刻:股价单日暴跌8.48%,市值一夜蒸发约271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.98万亿元)。这一事件不仅震撼了资本市场,也让外界对科技股的估值逻辑和AI行业前景产生深刻反思。
业绩亮眼,股价却暴跌:市场逻辑的悖论?
英伟达的财报数据堪称“完美”:
- 2025财年第四季度:营收393亿美元,同比增长78%;净利润221亿美元,同比增长80%。
- 全年表现:营收突破130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9474亿元),同比增长114%;净利润高达728.8亿美元,同比增长145%。
然而,这份“成绩单”发布后,英伟达股价不升反跌,创下近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。市场为何不买账?
- 增长预期放缓:尽管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预计达430亿美元(同比增65%),但增速较过去三位数的井喷式增长明显下降,投资者担忧英伟达的“黄金时代”已过。
- 毛利率隐忧:新一代Blackwell芯片成本上升,调整后毛利率同比下降3.2个百分点至73.5%,市场对利润空间的可持续性存疑。
“黑天鹅”DeepSeek:低成本的颠覆性冲击
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,被视为此次股价暴跌的催化剂。其开源推理模型R1以**“性能媲美顶级模型,成本仅为1/25”**的标签横空出世,直接冲击了英伟达GPU的市场需求逻辑。
- 商业模式颠覆:过去AI大模型的竞争力依赖“堆算力”,而DeepSeek的低成本开源方案让市场重新审视算力投入的必要性。
- 投资者恐慌:1月底DeepSeek发布R1时,英伟达股价曾单日暴跌17%,此次财报后的抛售更被视为市场对长期竞争格局的悲观预判。
地缘政治与行业风险:雪上加霜
英伟达的困境还叠加了多重外部压力:
- 中国市场受限: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在华销售受阻,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之一。
- 全球关税动荡: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墨西哥、加拿大加征关税,加剧了科技产业链的不确定性。
- 科技股普跌:当日美股芯片板块集体跳水,费城半导体指数跌超6%,台积电、超微电脑等跌幅均超7%。
未来何去何从?英伟达的应对与行业启示
尽管面临挑战,英伟达仍被视作AI基础设施的核心玩家:
- 技术护城河:Blackwell芯片需求强劲,第四季度交付额达110亿美元,CEO黄仁勋强调“推理型AI的算力需求将长期增长”。
- 行业长期趋势:IDC预测,到2028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将超2000亿美元,英伟达仍有望受益于算力需求的扩张。
对投资者的警示:
- 科技股的高估值依赖对未来增长的“无限想象”,但竞争和政策风险可能随时打破这一逻辑78。
- 行业变革加速,需关注技术替代路径(如开源模型)对硬件需求的重构9。
结语:AI狂欢的终局还是中场休息?
英伟达的暴跌,既是市场对单一企业增长瓶颈的担忧,更是对AI行业从“狂热”转向“理性”的标志性事件。正如分析师郭涛所言:“科技企业需在高速增长与风险管理间找到平衡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”
今日话题:你认为英伟达的暴跌是短期调整还是长期拐点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!
(本文综合自腾讯新闻、华尔街见闻、中国证券报等权威报道)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1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