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良古会
杨君杰/文
吴希会 郭惠民/摄影
每年农历4月20,灵台上良要过物资交流大会。
提起过物交会,不由让人心潮彭拜,眼前会浮现出熙熙攘攘的人潮,精彩绝伦的秦腔大戏,琳琅满目的小商品,规模宏大的牲畜交易市场……。过会,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体,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,满足了群众精神需求,加深了亲情友情。
小时候,农村文化活动极度贫乏,人们盼望着过交流会唱大戏。
村里老人说,自他小时候,就知道每年4月20上良要过会,而且会很大,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,上良古会是夏收前陇东凤翅塬上规模最大的交流会,之所以叫古会,是因为多少年来,都在农历4月20这天起会,这一时间亘古未变,后来也有4月18起会的,但多数人心里一直默认的是4月20。
关于上良过会时间,听庄上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讲,多年前一位大风水先生,云游化缘夜宿上良,恰是农历4月十几前后。清风麦穗抽,村民们希望大师能够保佑,收麦及其他诸多农事顺遂。先生观天象看五行,最后用玄学中的“梅花易数”指出,收麦时间尚有半月,可于4月20日过会唱戏,祈福今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于是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杨家庄的自乐班在街上唱起秦腔戏,而当年确实顺风顺水,岁稔年丰。
上良收麦,多数都在端午节前后开镰,大杏金黄小麦熟,细马红妆满山谷,在此日子里过会唱戏恰逢其时,虽然农民一年四季无闲月,但是为迎战夏收,虎口夺食,人们忙里偷闲看看秦腔戏,进行短暂的休憩,除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,也可为农事中所需的牲畜进行交易,还为麦收时节亟需的生活和农用物资做好准备。
七八十年代,上良物资交流会人头攒动,老戏台张灯挂彩,盛况空前。客商不仅来自西北地区的,还有河南表演武术的,江苏耍杂技的、河北歌舞团的演唱会、内蒙卖羊毛衫的,山东卖布匹的,四川贩卖牲口的……
各地商贾云集,客商纷至沓来,沿街道两侧数公里全是摆摊设点的,多是服装鞋帽;东门三里胡同和上良中小周围也有许多摊点,寄存自行车的,照相的,卖小杂粮的;西门从老收购组到上良变电站,全是瓜果蔬菜,除上良及周边本地的外小商贩外,多来自北川里的梁原和黑河及张老寺农场的;而西岭社和景家庄是牲口市场,红牛哞哞、骡欢马叫、或就地打滚,或引吭高歌;成群结队的牛羊相互簇拥,构成了一幅繁荣兴旺的家畜交易图景。牲口市上不少“牙行”东奔西走,甩着长袖当经纪人;而其他卖针头线脑、古董眼镜的等散居于各市场的角角落落。每年过会,东西二门人招徕客商驻店,卖水卖饭,收粮贩粮,有时还随行就市倒腾牲口赚差价。
乡里人说,过一次会,街道附近居住的人等于收了一茬麦。而前来跟会的人熙熙攘攘,摩肩接踵,走那儿只能随着人流涌动,声嘶力竭的叫卖声不绝于耳,那是一幅繁华热闹民俗画卷。
每年交流会刚一开始,家长便派人去把乡里或外地亲戚接来跟会,上良人作为东道主,陪亲戚逛街道,看大戏,买点食品和衣物。大戏立了再找个食堂美美吃一顿炒面,亲戚小住三两日,返回时再带上点麻花油糕,这算把会跟美了,亲戚回去后,向左邻右舍卖派好几天,似乎在上良跟会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。
上良过会,最引人关注的是唱大戏,前来上良唱戏的请各地的秦剧团演出助兴,主要邀请陕西的剧团,有宝鸡、长武、周至、麟游、千阳、泾阳等地的,灵台这边人就爱看老陕唱秦腔。
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,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。”秦之声沧桑遒劲,风韵悠长,那粗犷的嗓门里吼出的秦腔声,响彻凤翅塬,豪迈而磅礴,雄浑而奔放,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。夜阑时刻,远在南塬星火乡的西村、西塬朝那镇的三里等地都能听见那激越高亢的唱腔。
在上良,唱戏还是有讲义的,上良不唱《金沙滩》。该剧本来是展现北宋杨家将忠义救国的,大辽设毒计邀宋王去金沙滩赴宴,进行“双龙会”,杨家将七郎八虎假扮宋王李代桃僵,宋辽两军血战金沙滩:大郎替主把命丧,二郎上战场阵亡,三郎马踏入泥浆,四郎失落在辽邦,五郎无奈当和尚,七郎乱箭穿心凉,六郎只身见高堂,老令公杨继业悲壮撞死在李陵碑,其惨烈程度无以言表。
相传很久以前,上良曾上演过一次《金沙滩》,开演前风和日丽,晴空万里,戏开后,当演到杨家将一个个惨烈而亡时,瞬间狂风大作,黄尘滚滚,天昏地暗,台下乱作一团,很快电闪雷鸣,乌云翻滚,大雨倾盆,水淹剧场,演出只得停歇。
风雨过后,人们都说那是杨家老祖宗不想让人们再提那些伤心事,不想让那些悲壮场面,再去打扰老令公的在天之灵。
“那一阵不伤我杨家将,那一阵不死我父子兵”,泣血的历史让杨家人痛彻心扉,谁还愿意在上良杨家人心里再揭伤疤。
因相传上良杨家多是北宋杨家将后裔,上良杨家人也默认此说,况且上良杨家也是名门大户,除杨庄、西门杨姓居多之外,还有三村杨家,荣旺杨家,涧沟杨家等等,他们都赓续杨家忠肝义胆的先祖遗训,珍爱杨家精忠报国的无尚荣光,传承杨家忠儒礼仪的灿烂文化,弘扬杨家善良正直的家风家教。
尤其东门杨家庄,民国时出了个陇东绥靖司令杨志恒,统领陇东十七县军政大权,有了杨司令这块金字招牌,性格耿直而富有正义感的杨家庄人,行事更加霸气强势,外地剧团知此习俗后,也都不演《金沙滩》了。
当然,上良人对精忠报国的戏还是比较偏爱的,每年过会,群众最爱看《五典坡》、《周仁回府》、》《大登殿》等。
戏台小天地,吹拉弹唱演绎历史古今;天地大戏台,喜怒哀乐唱尽人间悲欢。扣人心弦的秦腔剧目,展示了历代雄壮奇观,演绎了天下胜败兴衰,塑造了千古英雄的飒爽英姿。
渐行渐远的戏台,暗淡了刀光剑影,远去了鼓角铮鸣,如今上良物交会己失去儿时那人山人海的繁荣景象,但这一民俗文化却烙印在上良人的心灵深处,成为人们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和乡愁,上良物交会为群众带来了欢乐和祥瑞,古色古香的上良古会,淳风醇俗,那高亢激昂、浑厚硬朗的秦腔戏久久回荡在上良塬上……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